我国历来重视人际交往,尤其在婚丧嫁娶等大事上,必须做到礼仪周全,方方面面都需细致入微,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既不会因失礼而冒犯他人,也不会因礼数不周而遭人轻视。先辈们曾留下关于婚丧嫁娶的俗语,即:“婚事礼到无人怨,丧事礼到无人取”。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别人上了礼还有不收的道理呢?
红事和白事性质迥异,红事乃喜庆之事,通常日子和饭店都是提前预定好的。为此,各项事宜至少需要准备两三个月。因此,红事往往是不请自到的情况很少,即便礼到人未至,也不应怪罪。若未收到邀请,那无疑是对方无意邀请你,因此,切莫擅自前往。
若他人邀请你参加,而你恰逢有事无法前往,他人也不会对你有所责怪。这是因为红事往往筹备已久,各项活动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即便你缺席,也不会对整个红事的进行造成影响。只要你的礼节到位,表示一下对对方的祝贺即可。正因如此,才有“红事礼到,不怪缺席”的说法流传。
丧葬之事截然不同,它代表着哀悼与离别,无人期许其降临。即便不幸降临,往往也是突如其来的,事先毫无征兆。试问,有哪户人家会预先筹备丧事呢?因此,丧事上讲究的是即便没人邀请也要主动前往,无人到访则不收礼,一旦有家庭不幸遭遇丧事,场面必定是手忙脚乱的,与喜庆的婚事大不相同,婚事往往都是提前精心筹备的。他们自然无法一一通知亲朋好友,然而此刻又急需他人的援助。故而,若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家中不幸有丧事,即便对方未通知你,但若你们关系融洽,而你又有空闲时间,那么最好亲自前往给予帮助。切记不要抱有对方会邀请你的想法,这才有了“不请自到”的说法。
若您确实抽不出时间,亦无需送礼,毕竟在丧事场合,人的情谊胜过金钱,金钱在生死关头显得微不足道。它与喜庆之事不同,并无补礼金之说法。因此,若您未前往他人家中协助,那么礼金也就无需奉上,这正是“人不来礼不收”的道理。
尽管“红事礼到人不怪,白事礼到人不收”这一俗语已流传千年,然而这一民间传统仍值得我们继承。毕竟,人活在世难免与人交往,交往便需遵循规矩。红事和白事对每个家庭而言都是大事,因此,我们应当把各种礼节都做到位。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也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若你日后遭遇困境,他人亦会伸出援手,使你不至于孤立无援。
你是否也有相同的见解?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