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墓地
1934年,瑞典的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小河墓地发掘出了他认为的“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木乃伊”,经过鉴定,这些木乃伊被确认为“印欧人种”。随后,在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出版了《新疆考古研究》一书,书中对他在小河流域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小河5号墓地的庞大建筑群、独特的丧葬习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关于罗布泊地区早期文明的宝贵资料,吸引了全球学者的极大兴趣。
小河墓地坐落在罗布泊区域的孔雀河下游河谷南部,大约相距60公里处的罗布沙漠之中;它向东距离楼兰古城遗址有175公里的路程;而向西南方,则与阿拉干镇相隔36公里。
墓地整体由多层墓葬和其它遗存叠加而成,形成了一个在平缓沙漠中突兀而起的椭圆形沙丘。该沙丘高出地面7.75米,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在发掘之前,沙丘表面竖立着140根各式木柱。墓地中部及西侧各有一排保存状况良好的木栅栏,大致呈南北走向。以中部木栅栏为界,可将墓地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整个墓地犹如一只插满了筷子的馒头。
最新的考古发现揭开了墓地西区上部的两层遗存之谜:共发掘出33座墓葬,其中成人墓葬有25座,儿童墓葬8座;出土了15具保存完好的干尸,包括1具男性木制尸体,以及1具罕见的干尸与木尸结合的尸体;同时,发现了两组关键的祭祀遗存;此外,还发掘和收集了近千件文物,其中许多文物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
在墓地现场,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具有男性生殖器和女性生殖象征意义的立柱、雄伟的木制雕像以及小巧的木制人脸雕像;此外,还有装饰着图案的木箭、用于祭祀的冥界弓箭、木制祖先神像、麻黄草捆绑的祭品、涂有红色的牛头雕像、蛇形木制器物、木制结构中嵌入的铜片,以及木制器物上刻画的相同数量纹饰等,这一切共同引领我们踏入一个弥漫着原始宗教气息的神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