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3日电,据台湾“中央社”消息,阎锡山离任后选择在阳明山隐居,亲自带领部下建造了“种能洞”和“红砖屋”作为自己的住所。这些建筑后来被认定为台北市定古迹,今日(23日)修复工程圆满结束,正式对外开放。
阎锡山退职之后,带领部下隐居于阳明山。1951年,他利用石头建造了“种能洞”和“红砖屋”。其中,“种能洞”模仿了山西的窑洞,巧妙地结合了中、日、西三种建筑风格的特点;而“红砖屋”则被用作防空洞,其外墙厚度达到了三尺,门窗部位还增加了加固的钢板。此外,它还配备了伪装帐篷和哨兵瞭望等设施。
台北市市定古迹“阎锡山故居”完成修复,红砖屋外墙加厚可做为防空洞,并有伪装棚、哨兵瞭望等设计,具防卫功能。 台岛“中央社”图 记者裴禛 摄
2004年,文化局公布将阎锡山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种能洞”作为故居的核心建筑,同时投入超过3000万元新台币,分阶段开展了两次修缮与再利用项目。如今,这些工程已圆满竣工,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故居重新对外开放。
台北市副市长蔡炳坤在致辞中提到,阎锡山故居得以重新对外开放,首先要向阎锡山曾经的部下张日明表示衷心的感谢。张日明年事已高,九十多岁高龄仍精心守护着长官的故居长达五十八年之久。此外,还要对台北市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的积极联络表示感激,以及阎锡山家族将故居无偿捐献给市政府,使得这座古迹得以更加完善地保存和活化。
蔡炳坤强调,阎锡山故居被列为历史遗迹已近二十年,修复工作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第一阶段,对“种能洞”的外墙和屋顶进行了复原并对外开放,接着在第二阶段,对“种能洞”的景观进行了细致整理,改善了周边的挡土和排水系统,并对“红砖屋”进行了修复,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资金,但最终实现了修旧如新的目标,实属难得。
文化局透露,阎锡山故居一经开放,将由文化大学负责管理运营,并精心设计了五大展区。同时,将举办一系列与阎锡山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推广活动、讲座导览以及文物展示应用,此外,还将与草山行馆、林语堂故居以及中山楼等地文化场所实现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