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吉龙山源官网-安吉龙山源公墓-安吉龙山源陵园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2-21212399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2-21212399(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安吉龙山源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违规卖地建墓调查:村庄被墓地包围,村民望天讨食?

发布时间:2025-06-11 17 浏览: 22

陆丰甲西镇欧华管理区暗箱操作大肆变卖田地

近10年管理区至少有400亩土地被卖来建坟墓

殡葬面面观

大社寮村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墓地村”。

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潮汕以及粤东地区,近些年,众多非本地居民纷纷闻名而来,争相在大社寮村购置墓地。

三月本应是播种的季节,然而汕尾市陆丰甲西镇欧华管理区大社寮村的陈胜(化名)并未扛起犁耙走向田地,他只能手持锄头,弯下腰身,将花生一颗颗小心翼翼地埋入沙化严重的土壤之中。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您觉得这会有所影响吗?看那,我们的田地已经缺水灌溉了。陈胜年近半百,皱紧了眉头,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的那座坟墓。那里曾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荔枝林,灌溉我们农田的水源就是从那里流淌而来。

那里现已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墓地。“我们村四周全被墓地所环绕!”陈胜转过身,感慨万分地叹道,在过去近十年的光景里,村里的土地被大量出售给了外地人用于建造墓地,据不完全的统计,欧华管理区被非法转卖的土地面积至少达到了400亩。

2010年,村民的投诉使得当地村委会的卖地热潮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南方日报记者在秘密调查中发现,村委会依然在进行卖地建坟的活动。更令人惊讶的是,大社寮村的村支书陈国良甚至向南方日报记者作出保证,在他管理的区域内,购买土地绝对不会遇到任何问题。

小村卖地建墓成风

耕种土地在短期内难以带来丰厚的收入,因此一些村民选择了出售土地。然而,村民们的这一行为导致了耕种土地的减少,进而使得村庄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缺钱就卖地,土地卖得越多,贫困状况就越加剧。

在3月28日的傍晚时分,南方日报的记者来到了欧华管理区的大社寮村进行采访。在那里,多位村民向记者坦白道,经过将近十年的炒作,村里的耕地资源已经变得极为稀缺。

行驶在通往大社寮村的途中,沿途可见连片的墓地分布,“我们村四周都是墓地。”在邻近大社寮村的农田中,众多村民用肢体动作描绘着村里墓地建设的情形。

记者跟随村民指引的方向望去,发现大社村从村头至村尾,整片起伏的丘陵之上,尽是白色的墓地。穿过村尾的荔枝林,眼前的墓地群依旧显得宏伟壮观,而这些墓地与村民的住所相距不过一公里之遥。村民们向记者透露,这些墓地将大社村环抱其中,尤其在风冷月明的夜晚,更让人心生恐惧。

南方日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许多村民对村委会出售土地用于建造墓地表示反对,然而也有部分村民表示支持这一做法。村民们透露,自十年前起,大社寮村便陆续出现了出售土地以建造墓地的情况。伴随着购买墓地人数的增多,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在村干部的引领下,不少村民甚至主动加入了卖地的行列。有些村民坦言,尽管他们内心并不情愿出让土地,但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最终还是不得不顺应潮流,一同将土地出售。

正在田间劳作的陈先生向人透露,由于耕作土地短期内难以获得丰厚的收入,一些村民选择了将土地出售给外地人用于修建墓地。而另一位村民则指出,正是由于村民出售了土地,使得村中长时间缺乏耕地,进而导致了“无钱便卖地,土地越卖越贫”的糟糕局面。

自土地买卖盛行以来,村庄的农业活动逐渐减少。陈胜透露,昔日村里广布的荔枝园如今正逐渐遭受破坏。更糟糕的是,墓地阻断了农田灌溉的水源,使得耕作失去了水源保障。

“别看我们是农村的,现在可是自己买米吃啊。”陈先生说。

村里兴起了一股卖地建墓的风潮,那么这股风潮的始作俑者和推手究竟是谁呢?村民们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是村干部。他们透露,一旦有人决定购买土地用于建造墓地,协调村民的工作便主要由村干部负责,而买家只需支付足够的费用即可。

南方日报的记者经过调查得知,在2010年,因对村里大量土地被征用感到不满,大社寮村的居民曾向政府部门提出了投诉。这一举动导致村里土地出售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有了解内情的村民向记者透露,尽管如此,村干部依旧在秘密进行土地买卖用于建造墓地,只是行事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墓地经济利益链

一块地的售价大约在5万元上下,其中农田所有者能分得约1.8万元;村委会需一次性收取数千元的管理费用。除此之外,村干部还能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

事实上,依据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农村地区设立用于村民的公益墓地,必须经过乡镇政府的审核并取得其同意,随后还需报送县级政府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此外,这些公益墓地不得向村民之外的其他人员提供服务。

欧华管理区的田地并非用作农村公益性墓地,而且其中大部分土地已被出售给外地人士。南方日报记者在采访多数村民时了解到,村委会将集体土地公然转售,用于修建墓地,且未向政府上级部门申请,仅凭村委会的同意即可,无需经过任何审批流程。

3月29日清晨,南方日报的记者以购置土地以建造墓地为目的,踏入了陈国良村支部书记的家中进行咨询。陈国良此前曾遭遇过投诉,因此显得格外警觉。当得知记者独自一人从外地而来,并无当地人的陪同时,他对记者的信任度大打折扣。经过记者的详细说明,陈国良开始向记者传授关于“风水”的相关知识。他建议记者下次可以邀请“风水先生”一同前来,一旦看中了合适的土地,便能在他的管理区域内成功购得。此外,陈国良向记者确认,只需得到村委会的批准,以及土地使用者的同意,便可以完成土地的获取。

南方日报记者经过调查,揭露了村委会擅自出售土地的问题,这一问题与经济利益的驱动密切相关。

当地居民表示,近年来墓地价格迅猛攀升,"现在一亩地能卖到大约五万元。"有村民计算过,在这五万元中,土地所有者大约能拿到一万八千元;与此同时,村委会会一次性收取数千元的管理费用。另外,村干部也能从中获得一部分收入,具体数额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陈国良向记者透露,若要购置一块长宽均约2丈的土地,大概需花费五六万元,这其中包括支付给村委会的管理费用。自然,在此之外,购买者还需为所聘请的风水先生支付费用,这笔费用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村民粗略统计,在过去十年间,村里新建的墓地数量已超过两千座,而由此产生的“墓地经济”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

正是因为一次性可以获得数万元的高额收入,这才导致一些村民纷纷效仿,开始出售土地。然而,知情者透露,村民们所得的那点钱很快便花光,一旦田地被卖掉,他们的生活来源也随之断绝。所以,实际上从变卖墓地中真正获益的并不是村民。

圈地炒墓

殡葬改革

墓地资源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致使不少地区兴起“圈地炒墓”的现象。实际上,欧华管理区殡葬行业存在的问题,本质上反映了殡葬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依据《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除非有特殊条款,人口密集、耕地不足且交通便利的区域理应推行火葬。然而,当地众多村民透露,绝大多数逝者并未采用火葬方式,而是直接被送往墓地土葬。

记者询问陈国良,未经火化是否可行土葬。陈国良回应称,若逝者为外地人,处理起来确实较为复杂。不过,他接着分享了一种避免麻烦的策略:人逝去后,应迅速用车将其送至村中,于墓地旁搭建临时棚屋,随后安排人员处理丧事。待一切仪式结束后,逝者便可直接安葬,这样便不会引起旁人注意。

实际上,在欧华管理区殡葬业存在的种种混乱现象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前殡葬改革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得知,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区域,受传统风俗的驱动,殡葬改革的难题正被某些人巧妙地转化为盈利的手段。

业内人士强调,大社寮村的问题并非孤立现象,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墓地供需的紧张关系催生了众多地区纷纷投身于“圈地炒墓”的经营活动。

业内人士指出,在都市之中,部分商家与墓地管理者擅自炒作墓地以谋取高额利润,这一现象已让民众感叹“死后无安宁”,更令人惊讶的是,欧华管理区的村委会竟然主动投身于出售土地以建造坟墓的生意,由此可见,墓地炒作的背后,受到了某些“行政力量”的推动。

欧华管理区实行的这种一次性征收高额管理费的做法,本质上与村委会实行的“墓地财政”策略颇为相似。

业内专家强调,这一问题与城市墓地相似,主要由村级基层组织推动。换言之,殡葬服务领域是由社会福利机构独占的,若该行业未能履行其社会福利职能,却借此谋取私利,最终受损的将是广大民众。

陈国良向记者重申,村委会仅一次性征收管理费用,一旦墓地建成,未来定能确保其安全。当然,这并不包括国家发展项目或政府征用土地的情况。

然而,那些反对出售土地的村民觉得,村委会的言论透露出对村民未来不承担责任的倾向;目前,大社寮村的土地大部分已被售出;众多农田因墓地建设而荒芜,村民耕作变得困难;仅剩的一些土地还需留作本村村民建造墓地之用。

陈胜叹了口气,神情沮丧地说:“这里没有水,我们的田地只能寄托于天空赐予雨水了。”(记者:汤凯锋;实习生:胥柏波)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221212399(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2-212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