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吉龙山源官网-安吉龙山源公墓-安吉龙山源陵园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2-21212399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2-21212399(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安吉龙山源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古北口战役: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组图呈现

发布时间:2025-06-14 11 浏览: 17

古北口战役:最惨烈的长城抗战(组图)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长城蜿蜒千里,历经两千载岁月。位于密云县北端的古北口,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烽火连天的长城要塞。查阅我国近代史册,1933年那场古北口战役尤为壮烈。那一年,来自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十七军,肩负起保卫北平东北门户古北口的重任,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这场战斗堪称长城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古北口战役。记者抵达了位于古北口的长城抗战纪念馆,在此体会到了82年前那段在此地激烈上演的战火纷争。

本报记者 杨旗 实习记者 夏开晗/文 夏开晗/摄

“南军”抢防长城

血战古北口

在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中,历史的长河似乎倒流至1933年的严冬时分。当年1月1日,日本关东军不顾一切地派遣军队进攻山海关,而热河省的中国守军却未战而退,使得日军得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内地。紧接着,3月4日,攻占省会的日军又分兵多路,向长城东部的各个重要关口发起了进攻。

古北口战役即将爆发。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据日方描述,被誉为“战斗中的战斗”。

日军第八师团主力以及骑兵第三旅气势磅礴地直扑北平东北的门户——古北口。面对装备精良、兵力雄厚的日军,驻守古北口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人数不足,节节败退。国民政府迅速派遣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北上抗击日军。第十七军战士们怀揣着在战场上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日夜兼程,赶赴前线。

古北口的民众对十七军的番号一无所知,只知道他们是从南方迁移而来,因此他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南军”。这支军队的前锋部队,即二十五师,在七天的时间里行军九百公里,于3月4日凌晨4时抵达了古北口。然而,那时的古北口局势危急万分。日军凭借其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已经逼近古北口城下,正准备发起猛烈的攻势。而负责守卫古北口的东北军,已经全部撤回城内。

在抗战馆的展柜中,展出了昔日日军使用的步枪和军装,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解放军的刺刀以及简陋的军服。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解放军英勇抗击着日军的猛烈轰炸。每一件陈旧的物品仿佛都在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二十五师刚进入战场不到三小时,日军的炮弹便密集地落在城头和山沟,瞬间,古北口战场城破山崩,树木折断,岩石飞溅。解放军的阵地陷入一片浓烟烈火之中,士兵伤亡极大。

馆内陈列的一张旧照片中,战场上战士们的身影映入眼帘,有的倒卧于地,已经英勇牺牲,有的身负重伤,藏匿于战壕之中。抗战纪念馆的解说员王忆莲向记者透露,战斗持续至11日黎明时分,日军飞机再次成群结队地飞临,对我军阵地进行了持续的轰炸。随后,各种口径的大炮和小炮同时轰鸣,成吨的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我军阵地再次被浓烟所笼罩。而这幅照片所描绘的,正是遭受日军轰炸后的战场景象。

王忆莲透露,上午十点钟时分,东北军所守的阵地遭到了日军的成功突破。在这紧急关头,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遭到了敌人从两侧的猛烈夹击,战况岌岌可危。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战士们依然坚定地守卫阵地,毫不退缩。尽管团长王润波身受重伤,他依然坚韧地指挥着战斗,直至英勇牺牲。

狡猾的敌人以炮火封锁了龙儿峪阵地与旅、师指挥部的联系,导致部队无法得到支援。在危急关头,师长关麟征亲自带领特务连和一四九团前来增援。行进途中,遭遇日军,双方陷入激战。关师长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锋,不幸被手雷炸伤五处,鲜血淋漓,但他依然高呼杀敌。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师长率领部队成功击退了日军,重新建立了与龙儿峪阵地的通讯,从而稳固了右翼防线的安全。

七勇士歼敌过百

83名村民被日军屠杀

戴安澜团长派遣的一支军士哨未能接到撤退的指令,7名战士手持一挺轻机枪,依然坚守在蟠龙岭的一座小山之巅,封锁了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日军调动数百人,多次发起猛攻,却每次都被这7名英勇战士击退。在战斗中,日军伤亡超过100人,而这七位勇士却依然坚定如初。愤怒的日军恼羞成怒,动用飞机和大炮,对山头进行反复轰炸。那座矮矮的山丘几乎被夷为平地,阵地化作了熊熊燃烧的火海,然而这七位勇士却紧握着机枪,一步也未退缩,直至英勇捐躯。

在展示日军暴行的展区里,展板上悬挂着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经过连续三天的激战,尽管日军攻下了古北口,但他们为此付出了超过2000人的伤亡。4月14日,愤怒至极的日军闯入潮河关村,对毫无抵抗能力的村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潮河关惨案”。

今年已满66岁的张玉山村民虽未曾亲自见证那段历史,然而在先辈们的讲述中,那些往事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谈及潮河关的惨案,他愤怒得几乎咬碎牙齿。那些丧尽天良的日军入侵村子后,见人就杀,遇屋就焚。他们将捕获的村民聚集在街头四棵高大的槐树下,用刺刀逐一将他们挑死。婴儿亦难逃其手,一名日本士兵首先用刺刀挑起一个仅10个月大的幼婴,接着无情地将其摔至地面,致其死亡。村民何庆国当时正忙于自家菜园的劳作,对所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却突然被日本兵从背后猛刺一刀,惨遭杀害。

据数据统计,潮河关村在那时仅有80户居民,总计约400座房屋。然而,在这起悲剧事件中,共有83人丧生,超过360间房屋被焚毁,还有200多头牲畜在火海中丧命。

决战南天门

青山埋忠骨

古北口一旦沦陷,南天门便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的后备防线。若南天门再遭攻破,国民革命军将失去最后的险要之地。

记者抵达南天门,注意到两侧的高地并不像预期中那样险峻,北坡看起来较为平缓,然而地面遍布荆棘和散乱的岩石,几乎找不到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攀登变得异常艰难。因此,记者选择从南天门垭口转向南坡,在茂密的丛林中细致搜寻,竟然发现了一条蜿蜒于荆棘和荒草之间的小径,这或许正是昔日守卫部队出入战场的路线。沿着蜿蜒的小径攀登至半山腰,眼前呈现出一处处被荒草所覆盖的独立掩体,这些掩体的视野和防御工事均指向北侧的古北口一侧。从半山腰到山顶,道路全然消失,松树林中遍布着密集如网、高出人身的高大荆棘和灌木丛。

在八十二年前的那个四月二十一,日军的攻势正是从南天门阵地这一带发起的。

连续数日,日军的飞机与大炮轮番轰炸,南天门一带沦为焦土,烈焰四处升腾。在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日军的步兵、骑兵和坦克纷纷出动,发起了连续猛烈的冲锋。然而,我第二师的士兵们在师长黄杰的带领下,迎着日军密集的炮火,依托有利地形,有效地打击敌人,屡次击退了涌来的敌军,坚守住了每一寸土地。南天门中央的421高地成为日军进攻的关键目标,驻守该地的六旅十一团士兵英勇奋战,形成了一道坚如磐石的血肉防线。尽管日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依旧未能得逞。到了25日,他们倾尽全力,对高地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炮击。从黎明到黄昏,炮弹如雨点般不断落下,高地被层层削去,众多战士身受重伤,但无人退缩。第二师历经五昼夜激战,损失惨重,因此在25日夜由第八十三师接手战场。八十三师在坚守了三天后,面对阵地工事全部被毁的困境,于28日无奈退守至南天门以南600米处的预备阵地。与此同时,日军由于兵力和弹药消耗巨大,也暂停了攻势,战场再次陷入暂时的宁静。

5月10日,日军再次对南天门以南的我方预备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十七军凭借着剩余的全部兵力,拼尽全力进行抵抗,与日军展开了长达五天的激战。然而,由于兵力悬殊,我军在14日不得不全部撤离密云。15日,日军占领了密云县城,并迅速向前进军,逼近了北平的郊区。这一行动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在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将热河划定为非武装区域。

古北口战役的败北,标志着长城抗战的终结,使得平津和华北地区失去了长城的防护,这也间接促成了“七七事变”爆发后华北地区迅速陷入敌手。

战斗落幕,古北口东南两关的街巷与山谷田野间,布满了阵亡将士的遗体。路边街巷的烈士遗体,被民众安葬于菜窖之中;而山谷田野中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的道人王乐如带领众人整理。最终,在古北口南关之外,当地百姓在西山脚下挖出了一个巨大的坑穴,将360多具遗骸以一层尸体、一层苇席的方式,层层叠放,共计埋葬了三层,并在其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坟茔。

1993年,正值古北口抗战六十周年,我国政府对该公墓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在此新建了“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及碑亭。记者抵达公墓,只见直径18米、高10米的墓园庄重而庄严肃穆,坐落在苍翠的青山和翠绿的松柏之间。洁白的墓碑上镌刻着:“古北口战役英勇阵亡将士之墓”。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221212399(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2-212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