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法规因素
1997年,民政部发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对殡葬设施的建设、服务及监督等环节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条例中特别指出,殡葬设施的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尚需进一步提升。
上海公墓,福寿园,青浦公墓
我国在新型生态节地安葬设施及殡葬设施景观规划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殡葬设施景观规划设计的规范尚待完善,相关工作亟待推进。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也应紧跟时代步伐,以解决法规滞后的问题,改善当前状况。
2、文化因素
即便在当今发展最为先进的现代社会,传统依旧扮演着其独特的角色。殡葬设施作为我国殡葬文化的传承媒介,其易受文化因素影响,甚至规划布局及功能都可能因文化因素而有所调整。以西藏地区的天葬场为例,其在建造功能分区上与我国东部地区的殡葬设施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人们坚信灵魂在死后不会消亡,因此,为了安置这些灵魂,人们建造了专门的殡葬设施。这些设施在人们缅怀和祭奠逝者的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了我们国家的殡葬文化。因此,这些殡葬设施不仅服务于逝者,同时也服务于家属以及前来祭奠的人们。在规划与设计这些殡葬设施时,既要追求技术上的创新,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殡葬改革以及相关政策的精神内涵。
3、区位因素
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气候、生态、经济状况以及文化底蕴各具特色,这些区位条件共同塑造了各自独特的城市布局风格。南方的气候温和,植被茂盛,文化温文尔雅;而北方则气候温差较大,植物季相变化明显,文化氛围则显得更加豁达和大气。这些差异在景观和规划设计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