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朱自清的生平与情感
1.1 扬州的童年与定居
朱自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创作生涯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诞生于江苏海州(现名东海),幼年时全家搬到扬州,随后在安乐巷27号安家落户。在扬州,他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直到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这16年的生活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大的儿子在扬州落地,他的祖辈、双亲、原配夫人,以及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安息在这片区域。所以,他对扬州的依恋非常强烈,曾在很多文章中抒发对这座城市的思念之情。
1.2 职业生涯与家庭生活
朱自清的生涯发展始终与扬州有着密切联系。大学一毕业,他就先后在扬州和杭州从事教育工作,到了1925年,被清华学校大学部聘请担任国文教师一职。另外,1932年他和陈竹隐在上海举行过一场简朴的仪式,之后还在这处小房子里共同度过了十几个充满温情的夜晚。
022. 故居探秘
2.1 故居建筑特色
朱自清的老宅位于扬州古城之中,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式建筑。它采用青砖和灰瓦的样式,与周边的房屋风格一致。虽然这座故居刚刚向公众开放,却已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不过,门票的预定十分不容易,这次没能到现场,确实感到非常可惜。
2.2 故居内陈列与回忆
进入老宅,右边就是朱自清当年住过的那个小院落。这里的建筑虽然面积不大,但设计得十分精巧,把睡房和会客室分得清清楚楚。每逢寒暑假,朱自清总要来到这里,享受家庭的温馨。故居里面陈列着他一家人生活的情景,好像让游客观看者一下子回到了过去,亲身感受朱自清散文所描绘的那个年代。《背影》中所展现的与父亲告别的情景,虽然时过境迁,但每次阅读都让人倍感温暖,不由自主地深受感动。
2.3 雕像与作品呼应
院子里另有一尊汉白玉塑像,伫立在盛放的莲花丛中,同清华学堂水木清华荷塘畔的造像遥相呼应,好像把观赏者引到《荷塘月色》所描绘的绝妙境界里,朱自清在清华园里生活了二十三年,担任中文系主管十五年,对清华园的一草一木都极为熟悉,所以写出了这篇广为流传的名篇。
2.4 朱自清的品格与风骨
朱自清一生短暂,深切感受过生活的困顿与战乱的颠簸。他身处国家危难、军阀争斗、内战频发的时期,经历了探索方向的苦恼、迷茫的痛苦,但他始终保持着那份纯净的童心。他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追求社会的前进,他渴望看见希望的光芒,虽然物质匮乏却有着不屈的傲气,宁愿牺牲也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绝不为了微薄的薪水而卑躬屈膝。他以孱弱的身体,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气节。
离开朱自清故居后,沿着狭窄的旧巷前行,最后抵达运河岸边。这条古老的大运河不仅推动了扬州的兴盛,也培养了郑板桥和朱自清这些有气节的文豪。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此持续弥漫着深厚的人文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