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殡葬业的巨额利润,多数人都略有耳闻,包括我在内也曾探讨过纸人和骨灰盒的相关话题,但在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中,我才意识到真正利润丰厚的并非这些,反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挽联。
为什么这么说?那我可要好好的和大家聊聊我收集到的资料了。
现在来谈谈各城市花圈的普遍价位,接着说明大致花费和盈利情况,再来说说这个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
各类型城市价格分布
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超大城市因为特殊的场地限制,使得花圈仅能在指定区域摆放,因此与乡村地区相比,其使用频率要低得多。
上海这边,常见的纸质花圈大概卖100到300块钱,但这类在本地并不怎么常见;相比之下,手工制作的鲜花圈更受青睐,当然,价钱也明显要贵些,通常都在2000到5000块钱上下,具体还跟尺寸有关。
一线城市:南京,苏州,郑州等
以苏州为参照,我们可以考察苏州殡仪馆花圈的收费明细。列举部分常用花圈的价位区间如下:
简短的花圈:价值介于两百到五百元之间,适宜常规的追悼活动。
中型尺寸的挽联,费用介于五百至一千元,比较符合稍为隆重一些的追悼活动。
大型花圈:价值介于一千至两千元,适宜于场面宏大的追悼活动。
这个尺寸的巨型花圈,其费用通常超过两千元,它比较适合隆重举行的追悼活动。
与超一线城市比较,一线城市的价格有了明显的下滑,但是不多。
二线城市:合肥,徐州等
以合肥来看,花圈的身价通常介于500到3000元之间,决定其价值的关键要素在于构造的体量以及所选花卉的种类。
纸质物料成本相对经济,通常介于六十至一百二十元区间,若添置其他附加项目,费用便可攀升至一百五十至三百元范畴。
此处可见价格显著降低,与一线城市的价位相比,几乎减半。
三线城市及农村
根据调查结果,三线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花圈定价相差无几,所以将它们归为一类进行说明。
首先有鲜花花圈,基础售价大约是300到600元,决定价格的因素包括尺寸以及花材的差异,然后是纸质花圈,其价格通常维持在60到200元之间,变动不大。
而针对于三线城市和农村恰好又是消耗花圈的最多的地方。
这些只是单朵花圈的定价,具体的利润情况要和大家共同探讨。
花圈的成本构成
鲜花花圈
由于季节变换,还有存储费用和劳动力开销不一样,因此我们大致上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超出二线地级市范围,受制于租赁费用与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影响,通常能实现40至60之间的利润空间,具体而言,售出一个花圈大致能获取300到3600元的毛利收益。
关于三四座城市的情况,剔除租赁成本之后,其整体收益率大约为百分之七十,每单利润通常介于两百元到四百元之间。
纸质花圈
这种东西无需多言,若是亲手制作,成本可控制在十元上下,倘若从网上购买,费用则可能涨至四十元左右。
大多数价格都超过60元,所以,若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一个纸质花圈的收益可达到40元。
千万不能遗忘,单是一场葬礼就要耗费多少花圈。在乡下地方,凡是跟逝者沾点亲戚关系的人,几乎都得送上花圈,一场葬礼结束,至少送出四五十个,多的情形下甚至能高达上百个。
城市里送花圈的情况就很普遍,葬礼上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准备一个,一场仪式下来收到十几个也属正常。
虽然单个利润没有骨灰盒那么大,但量变引起质变不是吗?
门槛
花圈属于市场调节价商品,商家可以自行决定价格,不过必须遵守《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清楚标注价格,不允许定价过高或者欺骗消费者,如果价格不合理(比如强制搭配销售),消费者可以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实际上因为行业特殊和传统思想的影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案例并不多见。
殡仪馆附近的商家或许会借助资源独占的优势来提高收费,比如花圈和鲜花的定价远超实际花费,这种情况应当借助行政机构的管控以及市场公平竞争来增加价格信息的公开程度。
经营花圈业务不难,关键在于完成正规登记和符合规范要求,不过要留意地区差异和行业特点。今后发展方向会是绿色环保和公开透明,商家应该根据政策变化来规划业务方向,以防触犯法规。实际操作方面最好向当地市场监督及民政机构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