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吉龙山源官网-安吉龙山源公墓-安吉龙山源陵园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2-21212399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2-21212399(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安吉龙山源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的区别你知道吗?别再混淆

发布时间:2025-09-09 17 浏览: 22

我们平时总把宗教场所称为“”来简称,一提这词,多数人立刻联想到佛教的殿宇,由此容易让人误以为寺庙是佛教传入咱们国家后才有的建筑。其实,“寺”和“庙”都是咱们中国自己创造出来的名称。那么,这“寺”为何叫“寺”,“庙”又为何叫“庙”,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要弄明白差别其实非常容易。

佛教修行者的住所,一般称作寺、院、堂——例如杭州的灵隐寺、河南的少林寺等地方。然而,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国内已经存在“寺”这个词。那个时期的寺,并不涉及宗教活动,《说文解字》对“寺”的含义是这样说明的:它是朝廷的代称,指有规矩的地方。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寺是处理事务的场所,属于官方建筑。

简而言之,寺庙最初是官方机构处理公务的场所,若审视“寺”字的构造,便能察觉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寸,一个是土。寸土之权亦归君主所有,此类机构是臣民向君主臣服、为其服务的办事部门。“寺”的发音与“侍”相近,亦表明该处需恭敬遵循君命,顺应旨意即可妥善处理事务。

因此,古代设有“大理寺”这一机构,此机构类似于现今的最高审判机关,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其历史渊源可上溯至秦汉年间。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本土,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汉明帝着手建造了中国首座官方性质的佛教寺院,当时负责接待来自西域僧侣的机构名称为鸿胪寺。

因此,该建筑也被称作“寺”,即是白马寺。自那时起,“寺”增添了新的意涵,不仅指代官府衙门,也指称佛教的殿堂。古时,这两种用法并行不悖,但随着时代发展,官方机构不再以“寺”为名,慢慢人们便只将“寺”理解为佛教的场所。

“庙”的悠久历史,要早于“寺”。在中国,“庙”这个词的用途非常广泛,能够代表供奉祖先牌位的地点,也能指代敬奉神明或历史人物的地点,甚至可以指代皇宫中的朝廷所在。最初,“庙”仅仅是用来祭拜先人的地方,古人认为人去世后会变成鬼魂,需要后代子孙真心实意地提供供奉和祭奠。

《尔雅》有载:庙宇是形制,是先辈容貌的体现。周代极为看重礼仪,不同身份对应不同礼制,因此庙宇也分级,各等级人士的庙宇规模各异。《礼记》提及:天子有七座庙,卿大夫有五座,士人有一座。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听到的“太庙”,就是指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

从汉朝开始,"庙"的用途逐渐演变,转变为类似神社的场所,主要用于纪念和封赠有功之人,例如文官有"孔庙",武将有关庙。普通人如果生前有杰出事迹,死后就能入庙享祀,通过接受香火祭拜,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道教、佛教流行开来之后,"庙"字也被沾染上宗教色彩,不过,人们把佛教的殿堂叫做"庙"其实是一种误叫。道教场所多用"宫"、"观"来称呼,而尼姑的居所则称作"庵"。总而言之,寺是僧人清修安住的场所,用以供奉佛,佛处于超凡脱俗的境界;庙则是用来祭拜、供奉圣贤豪杰(人为的神像、有功绩的人),体现后人的追思之情。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221212399(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2-2121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