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万人坑的由来
2005年03月31日11:58
万人坑的由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实施武装占领。自此,东北地区遭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在这漫长的14年里,日本帝国主义对阜新煤炭资源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掠夺,导致无数矿工命丧黄泉。为了安葬不断增加的遇难矿工,在1940年左右,日本侵略者在矿区设立了四个被称为“满碳墓地”的丧葬场所,包括新邱兴隆墓地、孙家湾南山墓地、五龙南沟墓地以及城南墓地。这些墓地中安葬了成千上万的矿工,矿工们将它们统称为“万人坑”。
日伪时期矿工的非人生活
在日伪统治的年代,煤矿成为了矿工们的苦难深渊。日本侵略者为了一己私欲,对矿工们施以残酷的暴力手段,使他们饱受折磨。矿工们每日需劳动超过14小时,矿场内设有监狱、关押狼狗的圈地以及存放尸体的仓库。他们被迫忍受饥饿和寒冷,身着破烂衣物,从事着既繁重又充满危险的工作。尤其是从1942年开始,为了获取更多的煤炭,日本侵略者更是变本加厉,
“强制挖掘人肉”的政策使得矿工被迫日夜不停地挖掘煤炭,导致矿井内恶性事故频发,加之传染病肆虐却无人救治,矿工们大批量地丧生。压迫之处必有反抗之声,矿工们时刻都在寻找反抗的机会。日本侵略者则用电刑、绞刑、烙刑、站笼等残忍手段来镇压工人,众多矿工因此惨遭杀害。
孙家湾万人坑
孙家湾的万人坑始建于1940年,其面积达到数万平方米,单单这一处地方,便安放了三四万名矿工的遗骸。
解放之后,在万人坑的东侧与西侧,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处遗骨坑。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西侧的一处(如今已成为遇难矿工遗骨馆),其中安葬了约300名矿工。这些遗骨中,部分肢骨、椎骨、肋骨已断裂,有的额骨被洞穿或断裂。更有甚者,有一具遗骨,其两臂撑地,双腿向后蹬直,上半身挺立,头部微微上扬,仿佛正在向前爬行。显而易见,在日伪统治者的残酷虐待之下,一些人遭受了极端的折磨,有的在坑道中被突如其来的顶板压死,有的因瓦斯中毒而亡,还有的因严寒和饥饿而丧命,更有甚者,有人因疾病无法工作而被残忍地活埋。
此处(现为抗暴青工遗骨馆)所埋葬的,是那些在反抗日伪黑暗统治、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而惨遭杀害的137名爱国青年矿工。这些矿工的遗体有的被单层排列,有的则堆叠至五层。他们是在新邱下菜园子暴动中英勇牺牲的特殊工人。这两座遗骨坑仅仅是万人坑众多悲剧中的一个缩影。当时,南山坡上尸横遍野,野狗成群,景象惨不忍睹。
万人坑中堆积如山的白骨见证了历史,它们承载着煤矿工人所遭受的苦难与悲怆;同时,也在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