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清迈的旅人,几乎都会参观帕辛寺,毕竟它当地最大、最受人敬仰,并且吸引着众多香客前来参拜。
现今的寺庙中有多个精美的佛殿,供奉有许多珍贵的佛像。
帕辛寺坐落在古城的西部,和城垣上的塔佩门相望,原先的名称是理清寺,建造于公元1345年。到了公元1367年,帕辛佛从海外运来,最终安放在此地,理清寺因此更名为帕辛寺。由于帕辛佛像是泰国北部地区最受敬仰的佛像,才造就了如今帕辛寺的崇高地位。
主殿
佛塔
帕辛佛像位于主殿的后面,藏身于佛塔南边一座名为 Wihan Lai 的佛殿之中。
Wihan Lai 的佛殿
这尊优雅的佛像引得无数信徒顶礼膜拜。
非常罕见的是,这么有名的佛像,人们对其了解不多,只知道它源自斯里兰卡,其他信息似乎大家也不太在意。然而,这些并不影响帕辛佛在宋干节宗教仪式中扮演核心角色,它会被人请出来,在城中巡游,接受大家的朝拜。
Wihan Lai 的佛殿装饰华丽,殿内四周墙壁上绘制着源自佛教传说和地方习俗的图画,画中人物形象逼真,色调既有古韵又显鲜亮,被视为泰国北方传统工艺的典范,也是极为出色的佛教造像作品。
离开寺院的时候,注意不要遗漏藏书阁,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书籍,位置在出口左侧,看起来并不显眼。
这座存放佛经和掌叶经文的建筑大概建于1497年,1854到1879年期间首次进行了修缮,1926年拉玛七世国王游览清迈时又对它实施了大规模的翻新。
这座建筑造型别致,为上下两层的长方形构造,地面部分由砖石砌成,外覆白灰,上层则是木结构,顶盖铺设陶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底层四面墙体上雕刻的浅浮雕天使,它们形态万千,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