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就是一个天地,一片叶便是一处觉悟。一块砖一块瓦构成的小屋,沉淀了多少岁月,多少过往;一株草一株木形成的小院,承受了多少晨昏,多少传说。不论日子多么匆忙,负担多么沉重,人们的心里总会留有一片清静之地,一个美好的幻想。
佛教在我国历史悠久,所以佛教寺庙遍布各地,全国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佛教寺庙的踪迹。那么请问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前十名的佛教寺庙分别有哪些呢?对此对佛教寺庙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和北斗一起探索和学习。
一、静安寺
上海的外滩见证百年沧桑,静安的古迹则体现千年底蕴。现今,上海作为世界级都市,在喧嚣繁华之中,人们更渴望寻觅一片心灵栖息地,而静安寺便是最负盛名的宗教场所。
静安寺
静安寺,发端于三国孙权赤乌十年,奠基者是康僧会,原本叫做沪渎重玄寺,坐落于吴淞江北边。宋大中祥符元年,它被称作静安寺,由于坐落于上海的核心地带,人们常拿它开玩笑,称它是“全球身价最高的寺庙”。
静安寺
这座寺庙完整保存了古代汉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呈现前寺后塔的形态,建筑从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以及法堂,建筑群两侧分布有天王殿、三圣殿等佛教设施,是上海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场所。
静安寺
静安寺是传承古老风雅的场所,其中存放着八大山人的画作、文征明手书的《琵琶行》草书长轴;钟楼下方有号称“天下第六泉”的涌泉,上方悬挂着铸造精良的和平钟;鼓楼通过架空设计将地铁入口遮蔽,顶部装置着尺寸硕大的牛皮战鼓。
静安寺
静安寺跟普通寺庙不一样,它坐落在上海最繁忙的地段,周边满是热闹非凡的商业区还有高耸入云的建筑群。不过,一旦踏入寺内,就能体会到完全不同的安详与清幽,还能体会到历史跟现代交织的迷人景象!
静安寺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南京西路1686号
二、东林寺
中国寺庙中,设置三门五塔式山门的,被视作等级最高的寺院。上海东林寺,和杭州灵隐寺一样,颇为特别,信众众多,祭祀活动频繁。
东林寺
东林寺以前的名字叫观音堂,是在元代建立的,是僧人妙因创建的,到了皇庆二年就改成了东林寺,到现在已经过了七百多年了。这座寺庙里有一座亚洲最大的室内佛像,非常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而且它是浦南地区单个建筑物中面积最大的元朝、明朝和清朝建筑群的集合。
东林寺
这座寺庙整体构造十分规整,构思非常精巧,场面极为壮观,显得十分典雅,具有鲜明的异国情调。寺庙内部设有金愿桥、钟鼓楼、五佛冠、金莲池、许愿池等特色建筑,给人带来十分奇妙的感觉,显得颇为奇特,仿佛承载了大上海的繁华景象,透出几分当代的韵味。
东林寺
东林寺寺门极富奇幻色彩,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高大的铜质门楼,其内部供奉着全球最高的千手观音造像,院落中还矗立着国内独有的室外五百罗汉群山,圆通宝殿则完全由黄铜铸造,使该寺庙成为上海铜材运用最为丰富的宗教场所,并因此得名“小铜矿”。
东林寺
东林寺的气派与古老寺庙的陈旧形成鲜明对比,它展现出一种非凡的佛教气息,令人耳目一新。不过,寺庙中藏有一座极小的殿堂,里面供奉着一尊元代观音造像,造型典雅,别有一番韵味。
东林寺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
三、龙华寺
有谁能说出“沪上八景”仅存一处“龙华晚钟”的所在,对,就在龙华寺,那是一座幽静深邃、富有年代感的千年寺庙。
龙华寺
龙华寺,发端于三国年代,系东吴孙权母亲牵头建造,至今已经历1700余载岁月,以佛典所述弥勒菩萨于龙华树畔得道的传说而命名,堪称上海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佛教寺院,同时也是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之一。
龙华寺
这座寺庙属于宋代伽蓝七堂建筑体系,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排列,从南往北依次是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以及三圣殿,同时还包括方丈室和藏经楼,构成六重院落,此外还有山门、塔影苑、观音堂、龙华塔等附属设施。
龙华寺
龙华塔始建于宋代,采用砖木建造,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的木制佛塔,在上海是独一无二的佛塔建筑。传说塔顶的“露盘”里有两尾金色鲤鱼,它们能够吸纳甘霖雨露,有助于预防旱灾,被视为镇塔的重要宝物。这座塔在历史上多次进行过修缮,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同时也是当地最为知名的塔楼。
龙华寺
寺庙与众不同,在于其入口处是弥勒殿,门前左右摆放两只石雕猛兽,左边雄狮以一只圆球为踏脚,右边雌狮则踩着幼崽。弥勒殿内部,供奉着笑容满面的布袋和尚,他敞开胸怀,露出腹部,此形象为弥勒的化身,同时也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还是弥勒菩萨修炼的场所。
龙华寺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龙华路2853号
四、玉佛寺
民间有言,显赫之隐于繁华,微末之隐于幽深。玉佛禅寺恰似喧嚣中的清幽之地,尘世间的僻静角落,予人极静极安之感。
玉佛寺
玉佛寺位于热闹的街道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因寺庙供奉玉佛而得名,是上海著名的三大寺庙之一。人们常说,去龙华寺是为了事业,去静安寺是为了平安,而玉佛寺则是为了祈求财富和美满姻缘。
玉佛寺
玉佛寺是座宋代风格殿宇建筑,构造规整,构思精巧,主线上按次序设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三座殿阁,东边和西边分别设有观音堂、铜佛殿、卧佛堂、怀恩堂、禅堂、斋堂等建筑。
玉佛寺
玉佛楼是寺庙中最为核心的殿堂,其名称源于内部供奉的玉佛。这尊玉佛为坐像,整体高度达到1.95米,完全由一块玉石精心雕刻而成。佛像呈现出结跏趺坐的姿态,左手掌心朝上放置于左腿,形成禅定印。这一手印象征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心冥想,最终实现觉悟并成佛。
玉佛寺
玉佛寺所在环境十分清静,景色也颇为优美,尽管它建造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百多年,却给人一种充满神秘的感觉,让人感到十分神秘。玉佛寺非常安静,完全不受外界干扰,是那些经历失败、情绪不稳,渴望安静下来、调整心态的人的理想去处。人们常说时间能够抚平心中的创伤,其实玉佛寺更是难得的安宁之所,能够让人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平和心境。
玉佛寺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170号
五、真如寺
极少有人知晓,看似喧嚣的魔都,内里藏着一处清静的旧巷,那便是真如。一提起真如,老上海人多半会联想到,啊~羊肉的美味之地。确实,在真如,岁月好像被“定格”,缓慢得近乎静止,不去理会烦忧,不思虑将来,只享一份恬淡。
真如寺
真如寺,以前的名字叫万寿寺,人们也常称它为大庙,这个寺名来源于佛经《成唯识论》,“真”指的是真实,表明不是虚假的,“如”表示像平常一样,说明没有变化。说这个真如,在所有地方,总是保持它的性质,所以叫做真如。
真如寺
历史文献表明,该寺庙最初位于官府所在地,名为真如院;到了南宋嘉定时期,永安大师将其从院升级为寺;元代延祐七年的某天,妙心大师将它迁到了桃浦和梨园浜交汇点的东北方向,这个位置也就是现在的真如寺所在。
真如寺
真如寺的墙面并非通行的黄白相间,而是采用青灰色的瓦片与素净的墙体,整体建筑透着浓厚的传统气息,颇有些江南民居的韵味。平日里,寺中罕有闲人驻足,多的是前来祈福的香客,这份清幽更加凸显了场所的肃穆感,确实是个在喧嚣中寻觅安宁的灵地。
真如寺
真如寺目前的核心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兰殿、地藏殿以及真如宝塔等诸多殿堂,这些构造虽已走过六百多年岁月,仍然完整保留着元代寺庙的建筑特色。寺院之中还生长着一棵古老的银杏树,相传其树龄超过七百年,枝叶繁茂,掩映在寺院之中,成为一处难得的美丽景观。
真如寺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兰溪路399号
六、宝华寺
静安区藏有一处鲜为人知的佛寺,它深藏于闹市之中,别具一番隐逸意境,环境清幽而庄重,其风格远比静安区另一座同名寺庙更为内敛,幽静程度也更为显著。
宝华寺
宝华寺,也叫做惠济宝华寺,最早是在南宋咸淳那一年开始建造的,明朝和清朝的时候都曾经两次重新修建过,到了民国初期又受到了破坏,只留下西边偏殿的几间房子和寺庙的地基,后来又重新建造起来,这是一座很能代表江南建筑特色的寺庙。
宝华寺
宝华寺的占地面积很宽广,包括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以及观音殿等诸多建筑,它们都是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殿堂楼阁都运用了传统建筑工艺,尤其是位于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其屋顶设计借鉴了北京雍和宫的风格,整个建筑装饰华丽,色彩鲜艳夺目。
宝华寺
寺子外面,存在一座面积宽阔且表面平整的石质桥梁,其名字叫做惠济桥,该桥横跨在走马塘之上,让前往寺庙朝拜的香火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往来。天王殿所在位置,树立着一株枝叶异常鲜亮的菩提树,其枝干与叶片都呈现出金玉般的色泽,并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极富观赏价值,同时也是宝华寺一个十分突出的象征性景物。
宝华寺
现在的宝华寺已经变成一座非常雄伟的佛教寺院,大量运用了当代科技手段,对古代的庙宇构造和佛教的造像以及壁画进行了全面的翻新。从寺庙的整体布局来看,到寺庙内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宝华寺都称得上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标志。
宝华寺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高平路1000号
七、万佛阁
佛教是公认的全球三大宗教之一,其影响深远。在三国孙吴那个年代,佛教开始传入上海这片土地。它在这里与中国本土文化慢慢融合,逐渐孕育出别具一格的佛教文化。万佛阁便是这文化中一个颇具规模的佛教场所。
万佛阁
万佛阁自明朝洪武年间起建,至今已逾六百载光阴,为紧邻城墙的尼姑修行之所。该寺规模宏大,气象非凡,且庄重肃穆,内部设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堂、万佛楼等佛门建筑。
万佛阁
据说在明朝洪武十九年,信国公汤和在此地负责修筑奉城城墙,目的是为了防御倭寇的侵袭,另外还把原本是乡村小庙宇的万佛阁,在北门月城湾附近重新建造起来。因为这个缘故,当地流传着“万佛阁建成在先,奉城镇建立在后”的说法。
万佛阁
万佛阁的构造风格与众不同,它紧邻城墙,靠近河流,整体布局由下往上逐渐增高,特别是其后方的法堂楼阁,特意建造在古城墙之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万佛阁
大雄宝殿的正面门框上,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万千佛陀敬奉贤德,贤德佛陀敬献万千”,下联则为“无数生灵行善积德,积德生灵行善无数”。寺院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法物售卖点以及素食餐厅,供前来参拜的香客和参观的游人进行购买和品尝。
万佛阁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万佛阁路9号
八、碧云净院
那座寺院的三座殿堂,光彩夺目,入口处幽深,诵经声清脆,持续到深夜,县志上这样记载着,可以想见当时碧云寺的繁盛景象。
碧云净院
天空澄澈,庭院清幽,这座建筑最初叫做三王庙,规划得当,建造精良,在浦东一带算是一处年代久远的佛教场所。
碧云净院
根据清代县志文献,碧云净院最初为元朝时典狱官陈明之妻奚氏所建的家庙,其西南侧设有王庙与二王庙。随着寺庙建立,香火逐渐旺盛,每逢农历节日,当地民众纷纷前往朝拜,祈求菩萨护佑,碧云净院因而成为当地知名寺庙。
碧云净院
现在,碧云净院其实面积不大,可以说是一个宏大的四合院式建筑,院落前后各设有一座主要殿堂,东西两侧分布着两层高的附属房屋,东边是供客居住的房间,西边则是僧人居住的禅房,整体风格简洁大方,充满古典韵味。
碧云净院
寺庙的入口外流淌着一条溪水,院落里有一个开阔的所在,挺立着一株苍劲的老树。伫立在院心,听着枝叶的簌簌声响,同时伴随着低沉的诵经之声,内心的烦乱渐渐变得朦胧,心境也慢慢趋于安宁。
碧云净院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环东中心村三灶东庄家宅2号
九、蟠龙庵
解放之前,蟠龙镇内设有数十家粮油加工铺面、粮食交易商号以及售卖米谷的摊贩,时常停泊着上百艘运米的船只,是向上海市内供应稻米的重要地点之一,蟠龙庵是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宗教圣地。
蟠龙庵
蟠龙庵又名古庙和圣堂,地处蟠龙镇南原圣堂旧址,乃一座年代久远的庙宇,系蟠龙大寺即普门教寺和圣堂两座庙宇合并而成,大寺坐落于村庄北部,圣堂则位于村庄南部。
蟠龙庵
历史文献表明,唐太宗十三年时,吴地人士陆素居士主持修建寺庙,拓展寺基达七十二亩,宋朝祥符元年获得官方赐予寺额,当时寺内存有隋朝炫帝御制的石碑,明代嘉靖年间被倭寇焚毁劫掠,僧人鞠友茂等人募集资金重建;崇祯乙卯年五月十七日午时遭遇强风倒塌,清朝陈瞻甫居士募集资金修建中殿;乾隆十一年募集资金修建前殿;道光十九年程锡瑞金时待等人募集资金主持修缮,此后将寺庙更名为蟠龙大寺。
蟠龙庵
蟠龙庵的屋顶翘角层叠,墙面呈土黄色,内部诵经声回荡,如同江南水乡的景致,在蟠龙庵侧的祈福场地,人们把心愿挂在祈福的树木上,希望祝福能在天地间自由繁衍。
蟠龙庵
蟠龙庵建筑布局井然有序,充满古朴气息,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僧舍、斋房等,整体呈现威严祥和的风貌。天王殿位于大雄宝殿之前,该殿中央供奉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设有地藏与观音的龛位,释迦牟尼塑像的背景处也摆放着观音像。
蟠龙庵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蟠鼎路123弄8号
十、洪福寺
上海市内某个繁华地段,坐落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寺庙,据说与乾隆皇帝南巡有关,如今已成为该区域的重要地标。
洪福寺
洪福寺,也被称作洪庙,是奉贤当地颇具声望的佛教场所。据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此处,听闻民众称赞“洪福齐天”,便以此为寺名,从此寺庙香客络绎不绝。
洪福寺
这座寺庙的构造规划得当,整体形态符合汉传佛教寺院建筑的传统方式,中轴线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着大雄宝殿、山门、牌坊以及天王殿,东边两侧则分布有厢房、鼓楼、钟楼、上课堂、偏殿、塔院和斋堂等,这些设施齐全,外观光彩照人,是上海市内一处颇具知名度的佛教寺院。
洪福寺
寺庙之中,还设有方丈楼、药师宝塔、藏经楼等众多建筑,它们体量雄伟,样式各异,其中洪福寺正门前的牌坊格外引人注目,中部镌刻着三个硕大的汉字。牌坊之后有三座门,采用歇山顶的设计,布局精巧,分别命名为无作门、无相门和空门。
洪福寺
天王殿直通广场,广场连接大雄宝殿,主佛为东方三圣。东方三圣皆以百年樟木雕刻,形象肃穆,背后可见普贤与观音。
洪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