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安吉龙山源官网-安吉龙山源公墓-安吉龙山源陵园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021-55381115

   24小时热线:182-21212399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021-55381115, 182-21212399(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安吉龙山源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政府回购产权修缮老舍故居,变身纪念馆免费开放啦

发布时间:2025-09-08 11 浏览: 18

记者王世翔述说 济南老舍纪念馆经过翻新变得焕然一新,6月14日已经开始向公众无偿提供入场,很多旅行者因为名气前来探访。

记者 王世翔 报道 位于曲水亭街的路大荒故居成了杂货铺。

六月十四日,坐落于南新街五十八号的老舍故居初次对公众开放,引来了众多市民前往探访。该处房产由政府部门出资购回,经过精心整修后,将作为老舍纪念场馆持续向公众无偿提供参观服务。这一故居的顺利启用,使人们再次联想到济南城区内散布的其他名人故居。路大荒、鞠思敏故居目前尚存,马国翰、辛铸九故居则已被拆毁,它们能否与老舍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同步,在将来,向公众展现他们在济南的过往经历。

本报记者 申 红 韩伟杰

老舍纪念馆开馆

市民提早等待参观

六月十四日,正值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这一天,坐落于南新街58号的济南老舍纪念馆,在经过长达九个多月的精心修缮之后,终于迎来了首次面向公众的开放。

清晨八时,纪念馆尚未开放,已有二十余人伫立在门外等候。这些人中既有年长者,也有莘莘学子,谈及为何特意提前到场,市民李姓男子坦言“等待时间实在太久了”。他表示,之所以特意前往济南,甚至喜爱这座城市,主要缘于阅读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李先生表示,他曾在报纸上多次读到关于老舍故居保护修缮的消息,一直留意着修复工作的进展情况,修复完成前他也曾到访过,却未能发现任何与老舍相关的痕迹,如今终于等到开放迎客了,他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状况。

纪念馆设有庭院和三个展室,以呈现老舍在济南的生活与创作历程。庭院中的“一树一井”记录了他日常生活的片段,三个展室借助文字和图像展现他在济南的人生轨迹。一号展室专门陈列老舍昔日的会客空间、写作场所和休憩之处。客厅中设有八仙桌,并配有两把太师椅,西侧是书房,南向的窗户旁边安放着书案,上面摆放着台灯、毛笔、扇形物器和眼镜等物件,墙壁上挂着山水图画以及老舍先生的影像。东侧为卧室,房间北面置有卧榻,上面覆盖着天蓝色床单,床头部位悬挂着老舍与夫人胡絜青的成婚合影。

西厢房属于第二个展厅,包含“人民艺术家”和“老舍在济南的足迹”两个部分,着重呈现老舍的生平历程、执教生涯,以及他在济南的工作状况、日常活动,还有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东厢房则是第三个展厅,核心内容围绕“老舍笔下的济南”,具体由“古城风貌”、“风趣戏谑”和“热爱泉城”这三个部分构成。据消息,为重现旧貌,老舍纪念馆实施了场景修复,馆内展出的物品全是仿制品。

政府出资修缮老舍故居用于保护,如今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无疑是件好事。唐景椿,著有《济南老街巷》的作者表示,老舍故居为济南名人故居保护树立了优秀榜样,倘若其他名人故居也能采用相同做法,那就更理想了。

名人故居变模样

行人游客多不识

济南曲水亭街8号,门匾上标明是“蒲学”领域中国首屈一指的学者路大荒的旧居。62岁的路方向重访这处他已居住二十余载的宅邸,依然能详细描述祖父路大荒时的陈设格局,以及那些堆放到顶部的书籍,只是如今这里已转型为年轻人经营的潮流小铺。

如今看到的还是那个院落,但早已不是从前那个模样了,四合院里的石榴树依然存在,而爷爷每天清晨六点就开始伏案写作的场景记忆犹新,他用的那盏二十瓦的灯泡,光亮格外刺眼,对于路大荒这个人,路方向在少年时代其实并不怎么清楚,直到年纪渐长,通过阅读才得知爷爷是研究蒲学领域的权威,并且是一位值得敬佩的爱国人士。

1938年,日军侵华时,为守护蒲松龄的珍贵手稿,路大荒前往济南,选择在大明湖畔秋柳园街25号隐居起来。1950年,他和家人在曲水亭街8号安家落户,从此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对“蒲学”的钻研之中。1972年,路大荒与世长辞,他生前将自己毕生守护的《聊斋文集》手稿,无偿捐赠给了山东省图书馆。

2002年到2004年那段时间,济南考古研究所对名人故居展开了调查,确认了路大荒生前住过的两个地方具有文物保存的意义。不过济南考古研究所的负责人李铭对此感到惋惜的是,2006年5月,秋柳园街上的路大荒旧宅被拆掉了,他当时觉得虽然还没正式列为保护单位,但从价值的角度考虑,理应得到保护。

二零一二年,历下区着手改进曲水亭街的环境,根据友人提议,在曲水亭街八号正门安置了“路大荒故居”的标牌。今年四月二日,该处被列为山东省第四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并加设了官方认证的标识。

凭借匾额的指示,许多访客会步入庭院之内观赏一番。然而,路大荒究竟何许人也,有何事迹,这处售卖各种明信片与零碎物品的旧宅并未透露半点信息。

鞠思敏故居同样遭遇这种窘境,位于县东巷105号。陈女士在此住了二十多年,她注意到,故居被定为济南市级文保单位,门上挂了“鞠思敏故居”的标识,此后进院的不熟悉的人变得频繁。这些人多数是参观者,先前难以寻到,如今见到招牌便进来。他们进来后通常会询问鞠思敏是谁,陈女士便解释说,鞠思敏是一位教育界人士,相当于山东的蔡元培。回应了参观者的疑问,陈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不解。目前鞠思敏故居的建筑产权已分散给众多个人,他们自行建造的水泥房破坏了院落原本的样子,除了屋顶已出现严重破损的厅堂,其余建筑都难以看出昔日的风貌,厅堂漏雨情况十分严重,个人又缺乏修缮的财力,倘若真的坍塌了,就更加无法分辨这里曾是鞠思敏故居。

名人故居拆除毁坏

伤害名人记忆传承

人们常说济南是名士汇聚之地,可这些名士如今何处可寻?自2001年开始,唐景椿便用影像资料留存下了马国翰、辛铸九等名人的旧居被拆毁的景象,在他眼中,比旧居消失更令人忧心的是那些名人往事的湮没。由于名人故居是承载名人生平事迹的重要媒介,一旦它们被拆除或损毁,真正受损的将是名人记忆的延续。

名人故居的产权状况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题。李铭指出,目前这些故居的归属复杂多样,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则由房管部门或企业管理。如果没有政府的牵头协调,仅靠个人力量进行修缮十分困难。以陈冕状元府为例,这是济南仅存的一处状元府邸。如今,一个大杂院里居住着十几户人家,房屋状况十分破败,不能再任其这样衰落下去。

名人故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标志,也是城市历史印记的生动体现。李铭指出,去年四月,政府出资购置南新街五十八号的老舍故居,理应成为济南名人故居保护的典范。政府回购是名人故居保护最为得当的途径,或者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亦可行。总之,名人故居保护不能只是口头承诺,不能光说不练,既然老舍故居回购已经有了成功先例,就应该坚持不懈地推进,不能让历史留下缺憾。

济南文人辈出,文人旧居数量有多少?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表示,由于名人标准界定不清,文人旧居的认定也存在不明确之处,但应该达成共识的是,评价名人旧居需要兼顾人的社会贡献和建筑的历史意义,文人旧居的任何遗迹,不论规模大小,都应当加以维护。如今名人故居的维护情形并不令人满意,部分故居已因各种缘由被损毁。对于留存下来的,务必妥善加以守护,至于已经消逝的,能够借助恢复原貌、建立纪念碑、设置指示牌等手法进行纪念。此外,名人故居的维护工作不应仅限于城区范围,在济南郊外、各县区同样散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张华松谈到名人故居保护关键在于政府层面的关注与推动,他认为,维护名人故居的根本目的在于弘扬先贤风范,我们绝不能遗忘那些为历史付出过努力的人,更不能让后代子孙面对一片空白。

中国旅游, 新闻网, 纪念馆, 老舍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021-55381115
24小时咨询热线:18221212399(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021-55381115

182-21212399